• 胡立民官方网站由中国书画家影像网承建
首页 > 人物评论 > 正文

书法家胡立民:追寻魏碑楷书畅情之美
2013-12-23 09:25:19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  我写了多年的楷书,既注重了功力的积累,也尝试了专功与博采的实践,既感受了楷书作为书法传统功力的重要性。也不断思考,探求、实践作为艺术楷书的畅情以及人性和精神存在的具体化,这本楷书创作就是包含体

  “我写了多年的楷书,既注重了功力的积累,也尝试了专功与博采的实践,既感受了楷书作为书法传统功力的重要性。也不断思考,探求、实践作为艺术楷书的畅情以及人性和精神存在的具体化,这本楷书创作就是包含体现了我这些想法。”24日,著名书法家胡立民先生在“让书法家普及成为文化发展的‘中国梦’——胡立民《楷书创作三篇》、《临墓志三种》新书首发式”上表示。

图为“让书法家普及成为文化发展的‘中国梦’——胡立民《楷书创作三篇》、《临墓志三种》新书首发式”现场

 
  11月24日,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胡立民《楷书创作三篇》、《临墓志三种》新书首发式在全国政协礼堂华宝斋举行。
 
  《楷书创作三篇》旨在追寻楷书畅情之美
 
  据胡立民介绍,“我们的书法前辈们早就把楷书人性化了,只是其长期封存于地下,无法让我们感受古人的伟大和智慧,被唐楷‘固化’当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,有幸见到这些许多先贤都无法见到的碑刻时,是否被古人的人性化所感动呢?我是基于此两点,一直在楷书的道路上,艰难的行走。或搬用、照抄,或物化生发的,可能都有,但不管哪一种,都为了一个目的,试图恢复、寻找楷书曾经有过但又失去的人性化,把楷书真正当做一种抒情的书体,进入人们的视野,以及体现人性中本真里的真善美,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理性问题。”
 
  在谈到书法的写作技法时,胡立民表示,只注重技法的人可能一生都在‘法’里转圈,比如再用笔法时只能道而施于工匠,会有装饰味道,在字法上求不顾行气的字形变化,在章法上只求机械的拼凑。其实,作为一个书家,法理烂熟于心,手段烂熟于手,当作者有一种思想准备表达时,一切的变化并非是‘法’的安排,而是情的驱使才行。”
 
  “我写了多年的楷书,既注重了功力的积累,也尝试了专功与博采的实践,既感受了楷书作为书法传统功力的重要性。也不断思考,探求、实践作为艺术楷书的畅情以及人性和精神存在的具体化,这本楷书创作就是包含体现了我这些想法。”胡立民说。
 
  《临墓志三种》给凝固书体赋予新生命
 
  对于何谓好碑?胡立民认为,碑书中,有的可以取法,有的只能取意,有的法意皆可取。有的是法意皆不能取。就一般情况而言,初学取法,水品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,才能取意。中段的学习取“法、意”最佳。
 
  “用书法艺术的本质,一切的笔画都是表示自己情感的工具。而不是为笔墨而书写。艺术追求的自然,是书家心理那种自由情感的宣泄和驰骋,任何做作的东西都是不相符的。”
 
  “一个最基本的表象是,笔与笔之间的联系,让普通人感受不到那种笔义相连,气脉相通,笔势相生的意趣和生命状态。这就需要我们在临帖时,除去笔画和字形临准。更主要的是,把笔与笔之间的呼应,要写进去。”在谈到临摹与创作的体会时,胡立民说,以凝固的书体,赋予新的生命。手稿,真迹的笔义、笔势看得清楚,益于学习临摹。我认为,这就是古人强调的“学习书法要从墨迹开始”的原因。其实,这也是碑刻一个深刻的意义所在。在教学中我体会到,学生临原碑刻很难,临老师临过的墨迹就容易的多。原因在于老师临帖时亦讲原帖注入了自己生命的活力,产生了与自己相通的吸引力,也就是人们俗称的“活了”。“活”的好学,“板”的难摹。
 
  普及书法润物无声
 
  “‘中国梦’首先是文化梦,那么最深入人心、普及性最强的书法艺术应该首先是“走进寻常百姓家”的大众文化。目前,书法艺术已经走进中小学课堂,也就是说‘中国梦’已经从文化中的书法开始,由民间走进学校。从这个文化切入点实现‘中国梦’,将是从生根到开花的开始,书法给人民的希望不仅是今天,更是未来。”胡立民在谈到普及书法教育工作时表示。
 
  据河南美术出版社负责人表示,胡立民在几十年的书法实践中,不仅注重自身艺术的高度锤炼,而且力所能及的为社会培养书法人才,这次他推出楷书力作《楷书创作三篇》和《临墓志三种》在书法普及中将起到文化中“润物细无声”的作用。
 
  “让人流连忘返才是书法高境界”
 
 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旭宇看了胡立民新近创作的书法作品后表示,他前几年的作品是以帖为主,写的清秀、俏拔,但缺少个性和自己的线条语言,显得有些稚嫩,性情还没有融进去。现在的作品我以为写出了他的性情,线条也开始变得老辣苍茫,特别是碑帖结合墓誌一类的楷书,很有个性,也很有自己的新意和风格。
 
  旭宇指出,搞书法要有创新,首先要按照书法的艺术规律去磨练,才能逐渐找到自己。我们必须在前人法度的基础上有发展,有创新,有自己的面貌才行。“立民能从古代碑帖里找出最符合自己学习、吸取的营养,并进行大量的积累,积累到一定的程度,就会升华。另外,立民还悟到了法度以外的意境,以及时代精神和如何表现自己的情趣。这具体表现在他把线条注入了碑的力量,立民就走了一条符合书法发展规律的道路。”
 
  “立民在用笔、结构上都有了自己的特点,特别是谋篇上,他更多的吸取了帖学上的营养,加强了通篇韵律的表现,使作品更富有诗意和书卷气了。比如立民的楷书,特别是行草,一般结体都比较疏朗看上去有些散,但形神不散,整体也不散,把字写得这样也是一种高境界。”旭宇强调,“作品里的内容和丰富不能象一盆清水那样一目了然,要耐人寻味,让人流连忘返才是高境界。书法达到这种境界当然是很难的,这需要有个人的品格、德操和修养作后盾才能做到。”

相关热词搜索:书法家 胡立民 追寻

上一篇:专访书法家胡立民:书以载道 承古开今
下一篇:胡立民:以专立根,以博求己

分享到: 收藏